本文转自:南方日报
廉江加快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步伐
让每个孩子“上好学”
许筱倩;张怡
课堂上,因旧校被优化的学生顺利转至附近学校上学。许筱倩摄
明亮的教室、舒适的桌椅、智能的教学设备……“新学校的环境、教学资源都好很多,开学第一周孩子就交了不少新朋友,适应得特别好!”新学期伊始,廉江市河唇镇第二小学家长吴小珑望着孩子的新学校,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。
这一幕,正是廉江市推进乡镇学校优化调整工作后,万千乡村家庭收获教育幸福感的生动缩影。截至目前,廉江已完成一批50人及以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优化调整,盘活优化学位近3000个,让偏远乡村学生告别“小而弱”的教学点,走进设施完善、资源优质的校园,切实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
家长吴小珑口中的“新变化”,在河唇镇第二小学有着具体呈现。通过此次优化调整,该校新增接收了2所小规模学校的46名学生和5位教师,依托现有的充足教学空间,为孩子们打造了更宽敞的学习环境。
课堂上,崭新的教学设备助力知识传递;课间时,宽敞的操场成为孩子们嬉戏的乐园,从偏远教学点转入的学生们,不仅快速融入新集体,更在充满活力的校园里茁壮成长。
同样沉浸在新校园喜悦中的,还有吉水镇白石小学六年级学生阮杭镒。“新学校离家不远,开学一周了,和新老师、新同学们都相处得很好。”穿着合身的崭新校服的她笑着分享着在新学校就读的体验。
家长群体对廉江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工作的支持,成为推动政策落地的重要力量。白石小学家长代表钟汝荣直言,自己是这项工作的“支持者”。“一方面,孙女能在更好的环境里学习,硬件设施、师资力量都有提升,对她的成长帮助很大;另一方面,看着廉江的教育资源不断整合升级,也盼着我们的母校能越办越优秀,让更多乡村孩子受益。”
为何要集中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?廉江市教育局副局长全炳给出了清晰答案。长期以来,廉江乡村小规模学校(含教学点)普遍存在“小而弱”“散而低”的问题,师资、设备、经费等资源分散,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。此次优化调整,通过整合教育资源,实现了师资、教学设备、经费的集约高效利用,学生人均教育资源占有量和质量显著提升。
更关键的是,资源整合推动了教师队伍“活起来”。过去,不少教学点面临音体美、英语等学科教师“一师难求”,以及教师年龄老化的困境。如今,教师合理流动机制逐步完善,更多教师有机会参与跨校教研、专题培训,专业成长通道不断拓宽。而对于学生而言,优化调整打破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壁垒,让偏远乡村孩子能就近享受与乡镇学校“同质”的优质教育,城乡、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正在逐步缩小。
今年廉江已完成一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,接下来,全市教育系统将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,科学规划、积极探索创新,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、高效、优质的教育生态体系,真正让每个孩子“上好学”。
南方日报记者许筱倩
通讯员张怡
融正配资-线上配资炒股-配资杠杆-配资平台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