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铁骑作为骁勇善战的力量,背后却饱含着野蛮与凶残的名声。蒙古骑兵(铁骑)所到之处,尸横遍野,不仅消灭了敌国的军队,连寻常百姓也未能幸免,屠城事件屡见不鲜。这支凶残成性的军队犹如洪水猛兽,横扫一切,没有一丝仁慈。
当然,对于南宋朝廷而言,这种威胁并不例外。南宋的军民对这支野蛮军队充满了又恨又怕的复杂情感,就如同昔日中国军民对日军的愤怒与恐惧。心中虽然憎恨至深,恨不得能将敌人化为齑粉,但面临被俘的恐惧时,他们又感到无比的绝望,一旦落入敌手,不仅面临屈辱的死去,甚至连最后的尊严也将荡然无存。因此,南宋军民宁可在绝境之中选择自尽,起码可以保留一丝民族的气节。这种心理状态在被压迫的弱小民族中普遍存在。从而,南宋军民在心底坚持一个坚定信念:战败后宁死不屈。
抱着如此决心,南宋军民拼死投入与蒙古军队的战斗。然而,当时的南宋政权已经陷入风雨飘摇之中,年幼的小皇帝非常年幼,就在开战前的关键时刻,七岁的宋端宗不得不逃往泉州,这让整个南宋的局势更加严峻。而且,张世杰为了借船与一个阿拉伯人蒲寿庚接洽,却遭到拒绝,足以显示南宋小朝廷的影响力已微乎其微。
展开剩余60%不久后,宋端宗由于船只倾覆而生病,不久便去世了,朝廷又不得不更换他的弟弟上位,依旧是七岁的小皇帝。这样的事情无疑对南宋军民的士气造成了重大打击。然而,更严峻的打击紧随其后,孤军奋战的文天祥在海丰县的五岭坡被张弘范的部将王惟义擒获,陆上抗战的力量彻底宣告覆灭。对于南宋小朝廷而言,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,那一瞬间他们的未来蒙上了巨大的阴影。
在外无援,内缺乏精兵猛将的困难局面下,南宋小朝廷的军心民意逐渐消沉。此外,张世杰等人的错误指挥使南宋军民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。尽管南宋军民发誓与小朝廷共生死,冒着艰险与敌军奋勇抗战,甚至挫败了敌军的火攻阴谋,但仍难以弥补局势的严峻。
敌军最终发现了南宋军民的弱点,那便是淡水与燃料的供给问题。为了适应海上的战斗需求,南宋小朝廷虽在粮草上做足准备,但却未能守住陆路的补给通道,敌军迅速切断了南宋军民的淡水与燃料。缺乏基本的饮水和食物,使得全体将士和民众只能迫于无奈食用生米,强忍渴望。这直接导致了大批南宋军民出现严重的呕吐与腹泻,战斗力也随之迅速下降。
在这样的绝境之中,敌军终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。南宋军民面临的是无战可打的惨淡局面,同时又不愿意屈辱投降,因此,在希望渺茫时,随着陆秀夫、小皇帝的命令,纷纷投身大海以求一死。这一幕极为惨烈与悲壮,无数军民投入大海,只求一死,场面壮观得令人心碎,这一历史事件足以震动天地,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,成为不屈反抗的伟大篇章,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坚贞不屈,誓死抵抗的英雄气概。领导人曾提到:“崖山的历史遗迹意义重大,宋朝虽然覆灭,但当时仍有许多人坚定地继续抗元斗争,坚守着民族气节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融正配资-线上配资炒股-配资杠杆-配资平台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